发布日期:2025-04-19 浏览次数:0
查看详情,惊喜抽奖请拉至文末。
我厌恶“宏大的简化者”,我热爱高度的质感,热爱无法模仿的技艺和独特性带来的感受。
思想是国际性的、超越民族的,不应服务于战争或者毁灭,而应服务于和平与调停。
我愿看到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可爱世界上,所有形式和色彩的多样化能够长久存在。如此多的种族、如此多的民族、如此多的语言、如此多样的态度与观念能够并存,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。
在黑塞发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词后79年的某个下午,我们坐在会议室里,感受到一股力量。窗外凛冽的寒风呼啸,手中做好的样品从左传到右,转弯又在对侧传了一圈。一阵讨论过后,会议室里的我们又推翻了第二版方案。
怎样才能更好地向这个时代的读者讲述黑塞呢?
1877年,黑塞出生于虔诚的新教家庭,自小便被寄予厚望。14岁,黑塞进入修道院学习神学,骨子里的反叛让他不能忍受,即使成绩出色,他还是选择了逃离。他尝试过不同的学校,但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让他感到绝望。做什么都非常不顺,各种想让自己成为有用之人的尝试都归于失败,且以污名、可耻、逃亡和放逐结束……16岁到20岁的几年,他不仅尝试写作,更是阅读了大半世界文学,同时也耐心地啃读艺术史、语言学和哲学。这些全都化成了养料,滋养着黑塞天生敏锐、细腻、精微的感知力。
1904年,《乡愁:彼得·卡门青》的出版让黑塞一举成名,这部首印量1000册的书在两年内卖出了36000册。
黑塞崇拜流浪、变化和幻想,想成为崭新的存在;在创作中,他尽情地吸取自由、空气、阳光,享受孤独和工作的乐趣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,当四周的人群疯狂地陶醉其中,诗人们在战争中雀跃地报道,教授和名人们纷纷创作战争诗,他对此感到悲怆。
黑塞无法随大时代兴奋,他发现同一直和平相处得好好的世界发生了矛盾。当他所讲的和写的一切又被别人满怀敌意地误解,黑塞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危机。前后近10年、将近300小时的心理治疗,让黑塞尝试理解梦境、无意识、集体无意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,并将这些运用到后续的创作中。
“回到最初,回到最初的作品,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黑塞一路走来的路。”会议室里一阵沉默,寒风越发肆意,我们好像也找到了新的方向。
每一个经历心灵焦灼、渴望活出自我的人,终会与黑塞相遇。
黑塞是那种离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非常近的作家。从19岁发表第一本诗作开始,他一直创作到生命的尽头,时年85岁。他厌学、辍学,得过抑郁症,也自杀过;他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,也艰难捱过两次世界大战;他喜欢住在花草树木环绕的乡间农庄,爱画画,爱给全世界的读者回信。哦,对了,他还是个猫奴。
黑塞是个“我手写我心”的作家,将自己敏锐的心灵毫无保留地放入作品之中。他的作品,不只是文学经典,更是几代年轻人的心灵读物。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是用精神分析和心理学的方法写的,并非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故事型小说,黑塞自己也说,他其实不是个小说家,只有《精神与爱欲》偏故事性,其他都不是典型的故事小说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从他的作品里,能看到生活的挣扎、不甘、反抗,能看到爱情、婚姻的疏离与隔阂,能看到生而为人永不放弃成为自己的努力。
有时候,黑塞像极了如我们这般脆弱、焦灼、不安的普通人,但他更像我们的灵魂导师,指引我们勇敢无畏地直面这个痛苦多过真实的世界,正如他在作品中反复提及的,“人只有一个使命,便是走向自我”。曾为黑塞做过多次心理分析的大师荣格这样评价: “读黑塞的书,像在暴风雨的深夜,感受到灯塔的闪耀。”
“黑塞经典”的初版复刻封面
这套“黑塞经典”共有12部作品,既有 《悉达多》《德米安》《荒原狼》《玻璃球游戏》等经典名作,还有 《精神与爱欲》《艺术家的命运》《漂泊的灵魂》等在黑塞的生命里有着重要意义的作品,更有黑塞早年的中短篇小说集 《美丽的青春》以及他的不同人生阶段回望自身的自传性文集 《通向内心之路:黑塞自传》。每一部作品对黑塞都很重要,也都是我们开启与自己对话的绝佳入口。可以说, 这是目前市面上较为完整的黑塞作品集,也是时间跨度最长、体裁最为多样、最能展示黑塞通向内心之路进而成为自己的一套作品。
这套作品集的译者来自宝岛台湾,皆是资深的翻译家,他们几乎都为译本做了详实专业的文本解读,便于读者深入黑塞的文本世界。这里很想向大家隆重介绍《悉达多》《玻璃球游戏》译者徐进夫先生的故事。
徐进夫淡泊名利,热爱文学,一生以翻译为志业,翻译了众多文学、哲学和禅学作品。他翻译过的名家有: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、禅学思想大家铃木大拙、心理学大师荣格和弗洛姆,还有托尔斯泰、马克·吐温等文学巨匠。
徐进夫和儿子
徐进夫异常勤奋,译作数量达上百种之多,其中有我们熟知的《悉达多》《玻璃球游戏》《心理分析与禅》《禅的故事》《世界名著100本》等经典作品,深刻影响了几代读者。据作家陈克华回忆,在他年轻时, 当时文青人手一册的名著,往往都写着同一个熟悉的名字:徐进夫。
在《悉达多》已有多个译本的情况下,徐进夫毅然决定重新翻译,不仅译文典雅、流畅、信实,更是为这部不足7万字的精妙小品,做了3万字的注释,为我们深入理解这部“永恒之书”做出了卓越努力。东方智慧是黑塞的精神底色,对禅学深有研究的徐进夫可谓是为读者做到了极致。有位豆友说: “徐进夫这位不求名利的翻译家能够专注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,在不同的文化之间以语言为舟楫做一个摆渡人,不正和求道的悉达多一样吗?”
《悉达多》的初版复刻封面
这套黑塞作品集在台湾风靡数十年,滋养了几代读者。作品集所在的志文出版社“新潮文库”,规模达数百种之多,涵括文学、思想、社会、电影、艺术等多个领域,开启了台湾几代青年“内在知识爆炸”时代。志文出版社创始人张清吉先生为中国台湾资深出版人,被誉为“台湾出版界的堂吉诃德”。 所以呈现在大家眼前的,不仅是一套经典的文学读本,也是一份台湾文化界的精神遗产。
在这套作品集的编辑过程中,我们对译文进行了精心的审校,一是台湾版译文存在一定的台湾腔,表达方式和我们大陆不同,副词叠词较多;二是译文也有不好读、不准确的地方,尤其黑塞的作品并不全是故事叙述,更侧重于心理分析。我们在审稿的过程中,对照德文版、英文版原著,以及国内已有译本,也进行了改善和提升。此外, 我们专门为黑塞撰写了一篇小传,同时书后附有“黑塞年谱”和由黑塞亲自撰写的“我的小传”。
黑塞作品初版封面
这套作品集的设计灵感来自 “初版封面复刻”,我们找到了这些作品第一次出版时的模样,其中多部作品的出版时间已经超过100年,而黑塞也离开我们超过了一个甲子。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复刻,向这些穿越时光的经典致敬,向永远属于年轻一代的精神导师黑塞致敬,更向艰难岁月之中徘徊、苦恼、抗争而后终能走向自我的普通人致敬。
参与众筹
【众筹详情】
【转发抽奖】
现“黑塞经典”初版封面复刻纪念套装已开启众筹,“在看”本篇文章并转发至朋友圈(不可设置分组可见),截图至后台,我们将在众筹结束后(5月份内)抽取一位读者送出众筹版“黑塞经典”纯书档套装一份!
也欢迎读者将阅读黑塞作品的感受分享在评论区,我们也会在优秀留言中抽取5位读者送出黑塞周边一份!请帮助我们扩散转发吧~
附可爱的黑塞。
文化名人纪念演讲
|||||||||||||
文化名家系列讲座
||||||| ||||||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| | | || ||||
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
|| |||| | ||| | | | | | | ||| | | | || | ||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(第十四期:牛年探春牛首山)| | || |
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
|||||||| |
新书分享会 | 经典品读会
| ||| | |||||||| |||| | |||||||| |||||||| || || ||||||| |||||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